洛阳牡丹

导航菜单

洛阳牡丹

浏览 15514 .喜欢 89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tfni
标签: 盆栽 绿植 鲜花
属地:洛阳河南

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为洛阳特产。“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4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洛阳牡丹甲天下”,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洛阳牡丹的赞誉,故洛阳有“牡丹城”之称。洛阳牡丹之所以著名,与其历史和环境密切相关。在极盛的宋代,品种多至100余种,品名也极为雅致,有的冠以姓氏,如魏紫、姚黄;有的标以产地,如丹州红;有的以其形态和花色取名,如绣球、九蕊珠、无瑕玉等等。现在还特地新辟专门培植牡丹的花圃,牡丹品种已达370余个,其中魏紫、姚黄、豆绿、墨魁、二乔、娇容三变等名贵品种数十个,植株100多万株。

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甚丰,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以及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绣球型、皇冠型、金环型、千层台阁型、篓子台阁型等十种花型。如今洛阳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0余万亩,1100多个品种,初步建立邙山万亩牡丹产业带和洛南隋唐城遗址万亩高效农业观光园。牡丹遍布全城园林景点、街头花坛、机关庭院和城郊园圃。在科技进步推动下,洛阳牡丹已实现四季开花,盛花期不断延长。洛阳牡丹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洛阳人以花为媒,广交朋友,花会搭台,文化、经贸、旅游唱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9届。

洛阳地区具有丰富的牡丹资源,是中国野生牡丹的原生地之一。据统计,中国芍药属牡丹组植物共有8种、两个变种、1个亚种、1个变型,其中洛阳就有两个种。以这些洛阳原生种为主,繁育并形成了中国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牡丹品种群,辐射、传播至全国各地,并不断繁衍,形成当地的生态型品种。据统计,如今包括传统品种、新品种和从国内外引入品种,洛阳共有960个牡丹品种,占全国牡丹品种总量的67.25%,洛阳已经成为中国牡丹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和最早的栽培地,而且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之一。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其雍容华贵、美艳绝伦而被称做花中之王 历来被奉为庭园观赏花卉的上品,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幸福、繁荣。千百年来,其天姿国色为天下花圃争辉,更为历代诗人、书画家称颂。而今,牡丹的相关产业已经遍地开花,但在栽培技术、生产规模、产业化程度等方面上都达不到市场要求,造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称。牡丹栽培源于河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牡丹栽培中心之一,早在唐宋时期洛阳即已具备系统的栽花技艺,形成赏花习俗及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等,由此衍生出洛阳牡丹文化。

相传, 唐武则天寒冬设宴赏花,令百花绽放,唯牡丹不从,贬之洛阳。岂知迁洛后竟吐蕊怒放。武后闻知,命火烧牡丹。牡丹枝干烧焦,次年却依旧叶荣华发,且花更大,色更艳。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做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所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2008年,洛阳牡丹花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5月,在北京世园会牡丹芍药国际竞赛中,洛阳牡丹共获奖项221个,获奖总数及各类奖项均列所有参赛团体第一,创洛阳牡丹参与国内外展赛最好成绩,再次擦亮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洛阳牡丹 相关地区

更多牡丹的相关特产
洛阳特产推荐更多>
河南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