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印子粑

导航菜单

大冶印子粑

浏览 3618 .喜欢 174
喜欢一下
发布:绿色乡野
标签: 糕点 小吃
属地:大冶黄石湖北

一种民俗食物。 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莹透亮,造型美观,堪称优秀的民间艺术品。

刘仁八镇一座叫“尖山寺”的古庙里,里面供奉着身穿红衣的土主老爷。据庙中一块石碑的碑文记载:该寺建于唐末,开山祖师叫王明玉,是一位能文能武能医的大英雄。那时,群雄并起,各据一方,许多贼寇来到“果城里”危害一方。王明玉组织当地百姓,抵抗贼寇,为民除害,终于协助朝廷消灭了这股贼寇,被皇上赐封为“唐宋敕封尖山土主金青光禄大夫”。

不久,又有一支叛军来攻打“果城里”,王明玉率当地百姓奋勇抵抗。传说,他发明了一种“矛山”退兵方法,设计出双脚能踩山谷中的两山,手拿钉耙迎战,叛军果然在途中发现一只一丈二尺长的破草鞋,吓得叛军不敢进“果城里”,为此又挽救了这一带的百姓。加上他懂医术,经常治病救人,老百姓便非常敬仰他。

在“果城里”一带,就流传有王明玉“生在青山,长在尖山,死在岩山,葬在胡家湾”之说。后人为了感恩于他,便选择在农历二月十七至三月初三的春耕农忙前夕,将他的神像抬着游遍“果城里”200多个村庄,并用印子粑供奉这位大英雄,也是祈求这位英雄保佑“果城里”风调雨顺,能有好收成。

关于印子粑的习俗还有一个传说:五代后唐(公元923年—927年)到北宗咸平(公元998年—1003年)年间,一个叫王文蔚的人任“果城里”的地方官,在任期间,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率百姓奋勇抗御外敌而保一方平安。死后被百姓立祠为庙,奉为土主菩萨,并用印子粑来祭奠他,使他英名千古流传,为此,寺庙香火不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见本报2007年4月10日和2008年4月11日)。

从此,每年从农历二月十七到三月初三,“果城里”百姓就按照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到尖山寺将供奉在那里的土主菩萨木雕神像抬下山,游遍“果城里”内境243个村庄,外境15个村庄。每家每户均在家门口摆上印子粑,设立供台,迎接土主神像。

千百年来,“果城里”流传有一首顺口溜:“二月十七黄清到杜铁,十八郑十八,十九盛宣九,二十到殷祖,二十一徐十一,二十二徐胜张海一笔直,二十三畈中间,二十四秦华泗,二十五歇锣鼓,二十六胡英淑,二十七游隔壁,二十八三四甲,二十九到大董,三十日吴安二,三月初一卫冉,三月初二腰村铺,三月初三打石洪。”年复一年,每年这个时候就按照这种顺序在各个村庄间进行巡游,所到之处,村民都用印子粑迎接和供奉。

印子粑用料颇为讲究,以优质糯米粉、黄花豆、花生、芝麻、莲米、黄片糖等为主要原料,分咸、甜两个品种。

大冶印子粑 相关地区

更多印子粑的相关特产
大冶特产推荐更多>
黄石特产推荐更多>
湖北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