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毯

导航菜单

宫毯

浏览 2042 .喜欢 243
喜欢一下
发布:selina
标签: 日用品 地毯
属地:北京

宫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宫毯也就由此得名。编织地毯在我国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月,公私合营成立了北京第一地毯厂。上世纪80年代,北京地毯行业进入全盛时期,职工多达5000多人,机制地毯大量出现,1990年代后,北京原有的8家国营地毯厂纷纷倒闭,只剩一家老厂能够编织手工地毯。2008年,“宫毯”技艺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国务院又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手工织毯制作工艺考究,图案丰富多彩,因为过去曾是皇宫专用的御用品,所以又叫宫毯。北京织毯有地毯、壁毯、卧毯等多个品种,原材料以羊毛、丝线为主,织结坚牢,毯面柔软。北京宫毯则以传统图案著称,融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有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等,图案讲究纹样对称,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宫廷艺术挂毯也将中国画与西洋画融为一体,创作出中西合璧的韵味。其以工艺精细、样式美观、图案多彩、色调素雅而驰名世界,被西方人称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宫毯,是富有北京地域特色和宫廷特色的手工艺制品,起源于宁夏,因其织结坚牢,毯面柔软,深得皇家权贵的青睐,自元代起,就成为皇宫的御用品,宫毯也就由此得名。

编织地毯在我国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早在元代时,元大都就已有专为皇宫编织地毯的作坊,到明清时期,则已大为发展。清雍正元年在北京织染局里有9名毯匠专门为皇帝编织地毯,咸丰年间,大批西藏织毯工匠进京,手工地毯在北京更加兴盛繁荣。

图案设计

一块精致的盘金毯,离不开优秀的图样设计。过去织毯的图样,都是靠手工绘制,这要求设计师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可以说,每一份图案样稿都是一幅工笔画作品。现在,借助电脑软件的帮助,设计师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进行设计工作。

样稿设计完成后,就是以宫毯设计的规格放大图样,称为“放样”。放样本身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放样后的图案,可能在美观程度上会打一些折扣,或者一些细小的图案无法编织,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图样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图案的大小,使整体布局更为合理,甚至是重新设计样稿细节部分,使得图案更加适合编织。

放样完成后,根据原始设计,在图样的相应位置上,标记一些数字,这些数字对应固定的颜色,可以在色卡簿上查到,这将帮助编织工人识别并选用正确的色纱进行编织。这一步被称为组色。

组色完成后,将样稿按1:1的比例转画到坐标纸上,用短线段代替曲线,这样做可以使图案的大小位置以及用色区域更为精确,方便编织。织毯工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在坐标方格里标注颜色和使用的编织手法。

原料准备

北京宫毯的档次是根据,道数及绒线质量来划分的,绒线质量越好、道数越高的宫毯,档次越高。120道以上属于高档产品,90至100道属于中档,而90道以下的规格在宫毯的编织中极为少见。常用的绒线可分为3.5支、6支、7支、10支等,“支”表示绒线的粗细,支数越高,绒线越细,织出的毯子也越精细。编织时,并不是使用单一的一根绒线,而是将几根绒线并在一起使用,称为绒线的股数,比如6支4股的绒线,就是由4根6支的绒线组成。

一块宫毯,图案简单的只需三、四种颜色的绒线;图案复杂的则需七八十种。图案的配色类型可分为捷色和润色两种:捷色,指的是颜色过渡分明,用同样颜色的纯色绒线来实现;而润色是指颜色过渡柔和,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绒线组合,来实现这种效果,逐渐改变绒线的配色比例,可以精确的控制颜色深浅、明暗的变化。

盘金毯所用的金线,并不是纯粹的金丝,因为金丝本身容易折断,影响其质量,所以我们用棉线作线芯,将金丝缠绕在上面,这样既不影响美观,又能保证金线的韧性和强度。

宫毯 相关地区

北京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