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坛花椒

导航菜单

顶坛花椒

浏览 12755 .喜欢 5165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地理商标地理商标
发布:KOBE
标签: 调料 花椒
属地:贞丰黔西南贵州

顶坛花椒,贵州省贞丰县的特产,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顶坛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顶坛花椒位于贵州西南部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及其周边相近地理气候区特有的高效经济植物品种,长期生长于怪石立林、热辐射较强、干旱少土的特殊气候环境,因主产于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的顶坛片区,且创建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顶坛模式”而闻名。该品种颗粒均匀,其芳香油含量是四川红椒的近10倍,维生素E含量是四川红椒的近4倍,维生素C含量略低于四川红椒,油分丰富、食味香麻、品质优良,被誉为“贵州第一麻”,长期销于中国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顶坛花椒特别适合贵州喀斯特干热河谷区的自然气候环境。一般以海拔1000米以下,年均温17~20℃,年降雨量800~1300毫米,年极端最低温2℃以上,年日照1600h以上,无霜或少霜的地区推广种植,在年降雨量600毫米以下或1500毫米以上的地区栽培品质较差。因顶坛花椒根系分布范围较窄,入土较浅,多在60~80厘米土层内。土层深厚,则根系强大,地上部生长健壮,椒果产量高,品质好;土层浅薄,根系分布浅,难以忍耐严重干旱。花椒根系耐水性很差,土壤含水量过高会严重影响花椒的生长与结果。所以种植园应选择在山坡中下部的阳坡或半阳坡。

地域范围

顶坛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平街乡、者相镇、白层镇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1、芸香科,花椒属的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与竹叶椒原变种的不同点在于叶片的叶轴及小叶光滑无刺,茎枝多锐刺,枝具皮刺,红褐色,皮刺基部多宽扁。

2、一般株高3~4米,高者达5米以上,植株高度与栽培环境及土壤水肥关系密切;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通常为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边缘有不规则之琉离小钝齿,齿凹处常有一油腺。

3、一般具小叶5~9片,少数3片或11片,小叶在叶柄上对生,长4~9厘米,宽1.5~2.5厘米,翼叶明显,顶端中央1片小叶最大,基部1对小叶最小。叶面稍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黄绿色,光滑无毛,主脉在叶上面下凹,侧脉不明显,在叶背面中脉明显隆起,侧脉纤细。

4、聚伞状圆锥状圆锥花序,花序长短不一,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花单性,单被,有小花20~40朵,其中雄花5~7朵,花丝细长。花被6~8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尖,长1.0~1.5毫米;明显超出退化雌蕊,花药圆点状。雌蕊凸起,顶端微裂成弯曲的柱状。雌蕊有心皮2个,背部近顶侧各有1个油点,花柱斜向背面弯曲;果实球形,成熟时外果皮常为橄榄绿色,干后紫褐色,果皮表面具瘤状突起的腺体。果径4~5毫米,干后开裂,内果皮淡绿色;种子直径2~3毫米,种皮黑色,角质,有光泽。

5、挥发油(香油)含量比一般青花椒高、香味清爽、醇和。在青花椒中成为上上之品。

1990年开始培育种子育苗逐渐改变花椒变种后来整个顶坛片区都种上了这个品种的花椒。

1991年称贵州贞丰县为“中国花椒之乡”,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属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区。

1992年以来,贞丰县委、县政府决定以碱石漠化严重的顶坛片区为试点发展花椒产业,顶坛青花椒的原产地顶坛青花椒茂材苗圃基地里每年都销售三百多万株顶坛青花椒苗圃出去,从而引导了农民种植花椒致富,在石旮旯里求生存。

2007年,贞丰县的花椒产量达11000吨,产值达1.2亿,花椒生产由原来老百姓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已种植花椒15.3万亩,已挂果6万多亩,花椒生产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举措。 靠种花椒,顶坛片区4个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水土流失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达92%。昔日岩石裸露的云洞湾村, 被授予“全国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为此,2007年12月31日,贞丰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2013年,顶坛花椒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3万亩,年总产量达到1.1吨,实现产值1.2亿元,95%以上的农户成为顶坛花椒专业种植户。

2007年12月“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贞丰县“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2008年,顶坛花椒列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示范项目。

2008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顶坛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顶坛花椒 相关地区

更多花椒的相关特产
贞丰特产推荐
黔西南特产推荐
贵州特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