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侯馄饨

导航菜单

馄饨侯馄饨

浏览 179 .喜欢 32
喜欢一下
发布:lala
标签: 小吃 馄饨
属地:北京

“馄饨侯”自开张以来,除“文革”以外,一直以经营馄饨为主,它这儿主营的品种就是馄饨和芝麻烧饼。其馄饨的特点是皮薄、馅细、汤好、作料全。"馄饨侯"的馄饨皮有薄如纸一说,把皮放在报纸上,能看到上面的字。馅细,指的是多少菜配多少肉馅都有比例,肉讲究用前臀尖,七分瘦三分肥,打出的馅非常均匀。一碗馄饨,10个皮为一两包一两馅,加在一起为二两,基本上不差分毫。

馄饨侯的汤是一绝,煮馄饨的汤是用猪的大棒骨,花6个小时左右时间熬成的。汤口儿讲究味浓不油腻,由于棒骨汤含有钙质,许多老人之所以好这口儿,也是冲着这个来的。“馄饨侯”的作料讲究一个“全”字,有紫菜、香菜、冬菜、虾皮、蛋皮儿等。冬菜是京味馄饨不可缺的作料。

其一,是皮薄,有薄如纸之说,透过它能看到报纸上面的字;

其二,是馅细,指的是做馅用的菜和肉是严格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多少菜,多少肉,是非常有讲究的,肉讲究用猪的前臀尖,七分瘦三分肥,打出的馅特别均匀;

其三,是汤好,“馄饨侯”的汤堪称一绝,是花六个小时用猪的大棒骨熬制而成的,味道浓厚而不油腻,由于棒骨汤含有钙质,所以许多老人都特别喜欢这口;

其四,是佐料全,有紫菜、香菜、冬菜、虾皮、蛋皮儿等,其中冬菜是不可或缺的佐料,据说,“馄饨侯”为了淘换冬菜,东奔西跑去寻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在河北的清县才找到了生产厂家。

清初乾隆、嘉庆年间,伍宇澄便在其《饮渌轩随笔》中记载:“京师前门有隙地,方丈许,俗称‘耳朵洞’者,雍正间,忽来一美丈夫,服皂衣,不知何许人也,於隙地筑楼,市馄饨,味鲜美。虽溽暑,经宿不败,食者麇至,得金钱无算。”这段有关北京馄饨铺掌故的文字,说得神乎其神,生动而神秘。确实,旧时的北京,有不少走街串巷叫卖的馄饨挑子,一般在每天下午走街叫卖,夜里、晚上则在固定的地点设摊。他们那“馄饨开锅哟……”的吆喝声为老北京们所熟悉,那声音在街巷中浑厚而致远,几进的四合院都可听见。闹市区卖馄饨的生意也很兴隆,京城人也特喜欢吃馄饨。过去北京的馄饨挑子,前边是小煤球炉子,上面有一块晾盘,盘的四周边沿可放碗、酱油壶等。中心圆洞处坐锅,后边高方柜上层放肉馅大盘,可随时包馄饨;中间几个小抽屉,放馄饨皮子、汤匙碗、京冬菜末、虾皮等;下层放一水桶,随时加汤,边包、边煮、边卖。

清人杨静亭在他的《都门纪略》一书中,对京师馄饨评价很高,赞曰:“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把小小的馄饨形容得有滋有味儿。冬至,在这一年中最长的一个夜晚,热腾腾香喷喷的馄饨将成为老百姓桌上的主角。

北京馄饨侯于1989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于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再次评为中华老字号。

馄饨侯馄饨 相关地区

更多馄饨的相关特产
北京特产推荐更多>